- TEXT BY Angel Chou
- POSTED 2017/01/01
- TEXT BY Angel Chou
- POSTED 2017/01/01
多數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滑手機看Facebook,在台灣有超過75%的人使用Facebook、而廣受年輕人喜愛的instagram全球用戶量已於去年突破四億,社群媒體的興起讓每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,只要懂得行銷與經營,打造個人品牌再也不是問題。美國知名髮型師Guy Tang的instagram有多達1.8M的追蹤者,Facebook也有超過120萬的粉絲,一天至少一篇po文加上搶眼的照片,很快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追蹤者,可說是美髮領域中最成功的社群網站經營者;經典品牌如沙宣也透過instagram大幅提升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印象,成功攻下這群不再看電視廣告和報章雜誌的年輕族群。
年輕的髮型師透過網路行銷,吸引許多陌生客群,妥善經營一段時間後,不少人反映效果奇佳,甚至超越許多資深設計師的客單量。M-Palace的藝術總監Miyake絕對是台灣這波社群媒體發跡的領導者,從無名時代的經營到Facebook和instagram,Miyake的成功也讓人見證社群媒體強大的影響力。這次邀請9位髮型師,根據自身經營不同網路平台的經驗,分享經營社群媒體的訣竅。
阿樂:我們開始用Facebook的原因很單純,因為本來就喜歡拍照攝影,所以喜歡把照片放上Facebook。剛升設計師時,每個月都會逼自己拍美髮作品,用不同的主題呈現髮型,就會放上Facebook分享給大家。我們的粉絲專頁算是滿實驗性,會從很多不同的方向做分享和宣傳。
Ally:我的粉絲團現在創立還不到一年,只是想讓客人分享一些我幫他們做的作品,偶爾也會分享一些教學影片,意外的出現滿多介紹客,目前網路客還是偏少。
艾奇楊:網路的發展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廣,一開始是因為有開店的計畫,所以使用網路讓客人可以比較快追蹤消息。但是因為我工作太忙了,所以有專門請一個助理協助我經營粉絲專頁。
Ton:我是專攻部落格,算是美髮部落客,但文章其實多以我的生活為主題,髮型是其中一部分。
Daniel:我是因為沒有無名小站了才開始用Facebook,在自己創業後才開了粉絲專頁,在這之前一直都是經營個人版面。以前很多設計師都會使用無名小站,發一些文章和自己的作品,可以同時看到圖片和文字。我很喜歡無名的原因是它不會洗板,只要搜尋就能找到,相較之下Facebook的po文就很容易被蓋掉,光是找一篇文章就要滑很久。
Manson:我也是從早期的無名開始,在六、七年前開始使用Facebook,現在的Facebook使用是能不售空間和時間的限制,我們可以利用片段的閒暇時間在網路上曝光和互動,例如在下班時設定在隔天的特定時段po文,也能透過這個平台接觸到各個年齡層。後來Facebook收購instagram後,instagram的po文可以同時分享到包含facebook和twitter等7個平台,所以如果沒有要特殊連結一些文章的話,我都以instagram為主要平台,透過一個app就能同時經營7種不同的社群網絡。
Adam:公司原本就有粉專,但是都沒有在經營,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看一些國外設計師在instagram上po的文章,那時候就覺得社群媒體應該滿重要的。所以我在當助理時就跟老闆提議,由我來管理公司的粉絲專頁,開始幫設計師po文傳照片,不久之後也發現粉絲人數有明顯增加,同事也很肯定我的作為。成為設計師之後,我把粉絲專頁轉到instagram,一開始是想方便客人瀏覽我的作品,讓他們不用拿別人的照片來給我,也能了解我的風格。升上設計師後的這一年我每天都在做這件事,成效也很驚人,在使用半年後我幾乎所有的客人都是網路客,雖然instagram的粉絲人數沒有很誇張,但是網路客的成效卻超越一些資深設計師,激勵我更認真經營社群媒體。
阿樂:我覺得就像剛剛Daniel說的,Facebook的po文很容易被蓋掉,所以我可能會每天花個兩百元,讓po文輪流露出,這樣客人每天都會看髮妝霓室的文章,就比較不會被忽視。我覺得適時買一點廣告效果滿大的,目前網路客佔三成,他們都是透過Facebook推廣或是yahoo搜尋關鍵字找到我們的。
Daniel:po文的時間點也很重要,我曾經試著在冷門的時間點po文,按讚率真的很慘淡。最好的時間就是早上9點到10點、下午3點到4點,這個時間上班族會想偷懶滑手機,再來就是晚上下班大概6、7點或是睡前。這四個時間點過了就不要po了,效益很低。但是instagram擴及全世界,比較沒有限制,無時無刻都可以po。
大佩:假日或是連續假期我也比較少po,通常文章都是在禮拜一憂鬱日或是禮拜五消夜日上傳,因為六日大家都要出去玩沒有人要看。
陶陶:有效使用對的關鍵字也很重要,要讓客人習慣對你的關鍵字產生印象!
陶陶:像我們在po髮型照片時就一定會加上#艾奇(粗體)、#艾奇髮型(粗體)和#艾奇設計師(粗體),即使我們的客人po他們自己髮型的照片也會加上這些。當其他人想要看艾奇的作品時,只要搜尋這些關鍵字就能一目了然。
阿樂:我們每次都會用的「#」就是我們的店名-髮妝霓室,因為這間店是我和大佩一起共同經營,所以都會以店名為出發點。不管是什麼髮型都會加上店名,再加上我本身很喜歡服飾,所以會把服裝、生活跟髮妝霓室融合。例如我們會跟服飾業的朋友聯合,當他們提供服裝給我們拍照,就能互相標籤對方,或是請他們在自己的頁面標籤髮妝霓室。
Daniel:我之前看了一部影片,裡面提到一句話是「為美髮發聲」,所以我每次po文都會標籤這句話,沒想到後來發現這只有我一個人在用,只要打這句話出來的都是我的po文!我也會跟艾奇一樣在作品下面標註自己的名字和店名,還有該款髮型的名稱,例如鮑伯之類的,每次光是要想不一樣的髮色名稱就會想很久!
艾奇楊:因為有時候染出來都差不多,真的很難想到底要取什麼名字!
Daniel:就像之前一整季都是流行霧面染,po到後來都差不多,我就會下定決心下一季絕對不要再染這個顏色!
Ally:我也是一定會加公司和自己的名字。顏色上我盡量取一些客人能看懂的名字,或是放一些流行關鍵字。
Ton:我會結合一些食物、卡通人物的名字進去,比較好玩。痞客幫上的關鍵字大概就是使用台中染髮等簡單文字。
Adam:我反而是一切從簡,用#hair、#haircolor這些最簡單的單字,以前會打很多東西,久了也沒梗,所以就是打出最簡單的文字,講一下自己最近的工作量,並把文章導向預約的方式。我也會請比較有人氣的朋友tag我,我覺得不管是客人或是朋友,當他們很願意幫我分享時,也代表他們是真心喜歡我的作品,而喜歡他們的人也會自然而然的喜歡我的東西。
Manson:我會排一些不同的類別,像是地點的話就#台灣台中、髮型相關當然就會加入搜尋率比較高的關鍵字,例如:#hair 、#hairstyle 、#男士髮型,中英文一起運用,也會連結品牌,不管是髮品、飾品、服裝精品都能做結合。
艾奇楊:韓國這幾年真的很紅,陶陶也有特別學一些簡單的韓文加在「#」後面,從那時候開始就有一些韓國人追蹤我,喜歡韓流的客人看到韓文也會特別點進來看。而且現在翻譯很方便,打進去就能看到。
陶陶:拍照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背景盡量乾淨一點,角度就看髮色或是光線而定。客人也可以選漂亮一點的。
Daniel:這一兩年我都改拍背影而已,我參考很多國外設計師,他們拍照也不一定是正面照,反而是背面或是側面,能避免掉不太上相的客人。
Ton:我反而不會用白背,而是參考國外很流行的街拍。剛好我們店在台中精明一街附近,店家都很漂亮,所以我會去街上尋找類似色,搭配髮色去協調拍照的場景。
陶陶:我們的po文內容不是全放工作的東西,我覺得這樣太現實了,有時候看到不錯的文章也會分享給大家,他們可以也透過社群媒體follow我們的生活。
大佩:我們的粉絲團也還是會穿插一些生活的圖文,有些粉絲團太急於表現專業,po的都是髮型或是寫很正式的文字。但我們不是,像我們的腳架每天都放在公司.想到就拍照,可以配一段心情po文。
Daniel:以前我也很注意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,但是後來發現,看人看久了你工作的東西會很膩,有時候po一些其他的東西反而點讚率還比較高。
Ally:偶爾po一下自拍照反而還滿多讚的,或是我之前去國外藝剪的直播影片也有很多點閱,就是要投其所好的想粉絲會喜歡看什麼。
Daniel:我個人的會。
大佩:我也會,但我不會管客人有沒有看,我有情緒我還是會發洩。在私人臉書po太多工作的內容客人反而會覺得你很無趣。以前沒有社群網站,客人不清楚設計師的生活,可能覺得你好像也不會吃飯,現在有了這些媒介,他會覺得跟你很貼近;我的私人臉書會講頭髮,也會有罵人的,可是客人就很愛看,覺得原來我的設計師也是有情緒的!
大佩:多半都不回應,現在酸民太多,跟他認真就輸了。除非他真的涉及到人身攻擊,不然技術或是髮型這種美感是因人而異的,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技術提升到最好。
Ally:我有遇過沒有給我用過頭髮,卻給我負評的人,我有回覆評論,詢問我有沒有幫過頭髮,甚至私訊他都沒有得到回應,後來就直接把評價刪掉。
Daniel: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做到最好,網路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,當他去渲染這些不實的輿論也會造成很恐怖的效力。我們店裡有設計師在ptt被給過負評,看到這些我通常都不會回,因為也不知道對方是誰,是不是真的有給你做過頭髮,除非像大佩說的,涉及到人身攻擊還是得自我維護一下。
Ton:遇到這些情況最好就是不予理會,在回覆時都盡量給官方回答,不要造成誤會。
陶陶:因為文字是沒有表情的,所以可以多加一些笑臉、愛心的表情符號。
陶陶:我們有遇過出國的時候,客人傳訊息說在哪裡看到我們之類的
Daniel:就有點像半個公眾人物,我都會開玩笑說在外面不能做壞事!
Manson:我之前有一次po了「今天剪頭髮手很痠」,隔天就收到3張整骨師的名片,都是客人看到文章之後特別給我的,我覺得是這個媒介很可愛的地方。
大佩:有時候我也會po「今天好想喝珍珠奶茶不加糖」,結果當天就會收到好多杯珍奶,客人真的很貼心。
阿樂:尤其是她還有在寫美食部落格,客人來都會帶個甜點之類的,我們店每天都有很多食物。
大佩:好處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,不管是從同行也好或是其他行業,但是壞處就是會有點沉迷,會有得失心。其實真的不用太去在意讚數,往往真的會來預約的都不是按讚的人,還有一大群潛水客!
陶陶:網路無國界,能夠接觸到各個類型、各個國家的設計師,我們也接過台灣其他縣市設計師的預約,他在過程裡就一直看,就像當成一種學習,其實設計師大家都是朋友,團結起來台灣的美髮應該可以更強。透過網路,也有其他國家的人會來找艾奇用頭髮,目前接過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地的客人,其實好好經營,真的能有很多收穫。
Adam:透過instagram,開始有很多設計師追蹤我,也會主動和我討教染髮的方法,或是分享怎麼拍照。當下我都會很開心,因為我po作品不是只想給消費者看,也想讓同行看見,就像我自己也很喜歡看其他設計師的作品,能夠一起交流。
對我來說,經營社群媒體不需要花費金錢,只要投入時間和精神,上傳我喜歡的東西就能得到交流。因為我覺得台灣的美髮人應該要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,我很開心有人會想跟我學習!
Daniel:在我而言,社群媒體並沒有太大的缺點,真要說就是沒那麼多隱私,但這也是自己可以選擇的。優點真的比較多,這一年陸陸續續有不認識的人私訊我,想了解收費,給我用頭髮。
Manson:像剛剛說的,網路客的增加量是很明顯的,也能增加被搜尋率和國外顧客。對經營者來說,在行銷上的預算也降低了很多,以前光是要買hair這個關鍵字就要花費8到10元的預算,現在透過「#」就好,從這方面來看是有實質的利益,而且既方便又快速。也能幫助我們清楚了解消費者的喜好,只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,讓你很自在的跟外在接觸,這些潛在的作用是沒辦法想像的。
Ally:我覺得可以先從自己的客人去經營,請他們幫你拍照,然後標註你的名字和專頁,透過他們的網路介紹建立信心,之後也就比較有信心去經營自己的網路行銷平台。一開始容易因為短期內會看不到效果產生挫折感的,導致半途而廢。所以還是先靠原本的客人幫你做網路行銷,再加上自己後來的努力,可以經營得比較長久。也可以盡量找一些顏值較高的客人多拍作品,會有很大的加分。
Daniel: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平台是line的生活圈line @,我們店做了半年,效果很好。可以透過這個及時做預約,有任何店內活動也可以放上去,我們每個月也會固定排行事曆, 晚po還會被客人催。針對客戶管理也是一個很方便的工具,他最棒的地方是line總公司常常會辦活動,可以留言抽獎,他們會免費幫你印製一些宣傳品,像貼紙或是立牌之類的,可以吸引喜歡line的人。
Manson:目前台灣Facebook和instagram的使用人數最多,目前line @也開始跟進,在行銷成本與效益上已經遠遠勝過yahoo或是pchome了。
當髮型師有效的利用社群媒體時,不僅能以最低成本發揮最大的宣傳效力,更能拓展人際圈,拉近了髮型師與客人之間的距離。選對內容、挑對照片,再加上一些曝光技巧,只要投入時間和精力,成功行銷自己的品牌不再是難事,每位髮型師都能透過社群媒體打造一個絕佳的平台。